前幾天晚上才剛起身準備帶孩子上樓睡覺,卻忽然聽到機、汽車停在家門口的聲音,其中一個是把拔工作上認識的人,本以為他們是來跟把拔溝通田裡的工作,但另外那兩個人怎麼看都不像務農的,男個輕裝休閒、女的連身套裝,後來才知道是把拔的朋友帶來的。
他們一坐下來就直說:“我們家姊姊還沒上課喔?現在該上小班嗎還是中班?”,我還摸不著腦袋的時候,他們開口又說:“現在的父母都喜歡送孩子去公立托兒所,可是之後又送孩子學東學西的,金額收費加起來根本就沒有比私立托兒所便宜。”,接著又說起鄉托(鄉立托兒所)的收費數字多麼的不划算,但他說的數字明明就跟我實際詢問的金額多了快一倍,她說鄉托的月費要2800,可報名單上明明註明1650。
看她口沫橫飛的說鄉托多不好,這下我知道他們要做什麼了。沒想到鄉下地方的幼稚園這麼競爭,招生招到家裡來了。
一開始我還很禮貌的聆聽,但是那位所長講話的態度讓我十分不滿,身為教育工作者,先是在沒有事先溝通的方式來到家裡打擾,之後又在沒有講求事實的情況下大放厥詞,然候更讓我生氣的是,她居然漠視我的存在,還嚴重的質疑跟否定我對待孩子的方式,從一進門就只對把拔說話,大概以為我是外籍新娘吧。
不過就算我是外籍新娘,他憑什麼不尊重我?
(一直以來...有些人真的對新移民不大尊重。)
~~ㄟ…拉回主題~~
她問我們..其實是問把拔,讓姊姊唸托兒所的要求有什麼?我回答,當然是我回答!因為孩子的生活起居、教育方式都是我在照顧、決定,所以當然是我回答!我說:”我只要她開心上學、遊戲、敎朋友。”
這是真的。
我是一個不想強求孩子學東學西的媽媽,小時候家人好面子又加上我學習力真的不錯,所以我就是東學西學,不過家人並沒有加強我的責任感跟持久性,搞的現在連我自己到底哪方面在行都不知道,所以什麼東西全都半調子。
我實在不希望孩子還在享受玩樂的時候,就被我”逼著”學英文、彈鋼琴…..我知道很多孩子在小時候就對某方面很有天份,但是…等孩子長大點,懂得興趣的維持跟學習的責任再讓孩子學些才藝不是更好嗎?也才有可能把它持續成一輩子的學習,變成生活的一部份而不是負擔。
那天帶姊姊去鄉托參觀跟報名的時候,我還詢問鄉托的所長,這裡的功課不會一大堆吧?不會要孩子寫一大堆的作業吧?因為我覺得現在的孩子實在可憐,上了小學之後就算家中的父母再怎麼不想孩子接受競爭壓力,但是周圍的同學、家長、老師還是會把一波又一波的壓力往孩子身上加,所以我總認為,幼稚園是孩子最後的樂園,無憂無慮生活的終點,所以我真的不想把孩子的幼稚園生活搞成接收社會壓力的行前說明會。
但是沒想到坐在我家客廳裡的這位所長居然回答我:“很多媽媽啊,在孩子進學校的時候都這麼說,都說只希望孩子快樂就好,但是沒有幾個星期就會跟我說我的孩子怎麼什麼都不會?希望我幫他的孩子加點課程。”
這下我火了,我最討厭別人一副認同的模樣但實際上根本就以自己的想法為標準,所以我回答:”我就是這麼想,不會變!”,沒想到接著她又說:“你們現在打算讓她唸鄉托以後一定會後悔。”
哇咧,這什麼話!?孩子我在帶、生活我在過,什麼叫做我一定會後悔?我腎上腺素整個激昇,回答:“不會後悔,我就是不會後悔!你為什麼要說公立的幼稚園一定不好?既然我本來就不打算讓孩子學一堆才藝,又為什麼一定要唸私立的?”
那位所長急了,她說:”你不要以為幼稚園不重要喔,人家說三歲定終身喔,不可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我回答:”三歲定終身?會不會太嚴重,什麼起跑點?走都還走不好,要孩子跑什麼?”
眼看一場唇槍舌戰越演越烈,而且我根本就是盔甲上身一副要跟所長辯個你死我活才肯罷休,於是很了解我的把拔緊急的向我使臉色,說著時間晚了要我先帶孩子上樓休息之類的。
我知道把拔的用意,我的情緒一向藏不住,話也是不說不明、不明不快,不過把拔不希望我的情緒被不重要的人影響,所以我也就順著把拔的意帶著孩子上樓了,因為我知道孩子的決策權在我身上,家人總是協助但不干涉,就連把拔也都以我的意見為重,索性就把爛攤子留下給把拔跟孩子的奶奶善後。
我實在很難想像會有這麼不尊重人的教育工作者,孩子在他的幼稚園會學到怎麼樣的價值觀?~~我說的都是對的,別人不聽就是沒知識~~~
我從不認為有什麼好學校、壞學校,只有適不適合這個家庭、這個孩子,我不想在經濟拮据的情況下讓姊姊變杉菜,也不覺得公立幼稚園會讓孩子變得多糟糕,那位所長說的三歲定終身我真的無法認同,就是這樣的話語讓很多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動輒得咎,因為好像一點點錯誤的決定都會毀了孩子似的。也因為這樣無法容忍錯誤的教育方式,讓孩子遇到問題、錯誤不是逃避就是憤怒,因為沒輒啦、沒有後路啦、人生毀啦…..
小時候不可以選錯幼稚園、長大不可以選錯科系、工作不可以選錯企業、結婚不可以選錯人……
天啊,為什麼不可以?
錯了,回頭再來反而更懂自己為什麼不適合;再選一次,反而更可以讓自己珍惜自己的選擇;人生就是不斷得在錯誤中學習,什麼錯都不能犯?這人生…太辛苦了吧?
學校不是父母的替身,現在的社會問題就在於當父母的都把敎孩子的責任丟給學校,孩子沒學好,學校的錯;孩子跌倒了,學校的錯;孩子打人了,學校的錯;甚至孩子加入幫派,也是學校的錯;那家庭教育是用來做什麼的?家庭教育才是孩子的生活準則跟學習的後盾不是嗎?
幼稚園在我而言,是進入小學的暖身、是提醒孩子生活即將改變的一個步驟、是孩子轉變與擴充生活圈的過程;生活觀念的教導跟陪伴孩子成長所帶來的溫暖,只有家庭功能才做得到,幼稚園公立或私立根本一點都不重要,家庭功能的健全跟孩子所受到的照顧還有感受才是重點。
那位自以為是的所長,你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