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姊在放寒假前先偷跑的多放了人家10天假,為什麼呢?還不就是又病了,這次被腺病毒纏身,整整纏了10天,等到病好了,回學校攪和個3.4天~~就放寒假了。
我發現無論哪個年代都一樣,還沒上學前,總是羨慕著隔壁的姊姊、巷口的哥哥,背著書包或是搭著校車上學去,等到自己上課了,卻又天天等放假,這次女兒也不例外,10天的病假休到忘我,還問我可不可以一直病下去,因為她不想去上課了。我這囉嗦的媽捉到機會對她曉以大義,我問她:「生病是一件很難受的事情吧?你天天上課除了跟馬麻分開會讓你不開心一下下,其他所~~有的時間,一直等到放學馬麻去接你,你都是開心又快樂的,你為了一整天才一點點的不開心,卻希望天天生病,這樣不是很不划算嗎?」
決定隔天要上課的前一晚,早早整理好女兒上學的細軟,陪著女兒一起刷牙準備上床睡覺去,沒想到刷牙的時候跟女兒的一段對話,驚的我差點把牙刷吞到肚裡去。
女兒問我:「馬麻,為什麼小孩都要上課?大人都不用上課?」
我說:「因為每個人在不一樣的時間都有不一樣的責任,責任就是該做的事,像我是媽媽,當媽媽的責任就該好好又細心的照顧你們;把拔努力工作賺錢,這是因為把拔必須照顧我們,他有照顧這個家的責任;像阿嬤也很努力啊,雖然她老了,可是她還是很關心我們,很努力要讓個家庭很溫暖...每個人都有應該要做的事啊,你現在就是應該上學,去學會怎麼認字、怎麼交朋友。」
女兒說:「每一個人都有嗎?那…姑姑有沒有該做的事情?」
我停了一下,思考著該怎麼對孩子解釋那個大孩子對於別人人生的過度依賴,我反問女兒:「嗯~你覺得姑姑這樣很好嗎,她不想上學、也不想工作,姑姑自己真正該做的事都是要家裡的人幫她做,結果到了現在,姑姑就只能整天待在家,你有發現姑姑都沒有朋友嗎?你真的覺得這樣~~好嗎?」
小姑娘想了想回答我:「我覺得這樣真是太好了,像我現在就不想上課啊,我也覺得同學都很討厭,老師又喜歡罵我(天地良心,老師同學都跟她超好的)…想跟姑姑一樣什麼都不要做也不用上學…...我以後想變成姑姑,像姑姑一樣整天待在家裡好棒喔~~」
從嫁進這個家庭成為這個家的一份子,我從沒有任何一刻像現在這樣一般的,急切又妄想的企圖搬離開這個家,也總算深刻的了解孟母為什麼不厭其煩的三遷,又為什麼會氣到把織好的布給剪了。
我還沒有孩子時,對於大孩子,我試著把兩人不同的生命態度跟生活方式想像成互相尊重,畢竟兩方生活圈極度不同,我有知心好友、貼心老公,她有電視卡通、漫畫小說;我熱愛與人的互動、責任的堆砌,她則只想當永遠的孩子、規避天生的責任。背負這樣的”家人”太疲累,所以我努力去想像彼此只是一起生活的室友,摸索出互相尊重的生活方式。可是孩子的來到把我們兩個人的生活緊緊的圈在一起。
孩子成長過程中,數次發現大孩子對自己寶貝的不良影響,雖然自己無法矯情做作的跟孩子細訴大孩子的可愛跟優點,但我也從不跟孩子說他們的小姑姑有多欠…ㄟ…欠成長;縱使孩子姑姑有太多令我擔憂的特點,我也從沒有要求過孩子對姑姑必須敬而遠之,因為我總認為,我跟大孩子間的互動不代表必須原封不動的套用在孩子跟他們姑姑的互動上,我對大孩子的無奈跟不認同,也不表示是孩子認識自己小姑姑的唯一方式。
但是這一次,我認真的想讓孩子知道我的煩惱,也是時候讓孩子知道他們喜愛的那位大孩子,其實正是家裡”大人們”煩惱的源頭之ㄧ。
念故事書之前,我把孩子叫到跟前,很認真嚴肅的跟孩子說:「寶貝,馬麻要跟你說些事情,剛才妳說你覺得姑姑那樣沒有朋友整天關在家裡真的是太好了,馬麻想告訴你,你這樣說讓馬麻好擔心也好難過。我知道你很喜歡姑姑,姑姑對你很好,是你很喜歡玩在一起的好朋友,但是姑姑很多時候做的很多事情都不是對的。姑姑很健康,也很聰明,她比馬麻跟把拔都還大2.3歲,就像妳比弟弟大,你會的事情比弟弟多,就該學會把自己的責任做好~像是上學,但是姑姑並沒有。那……她沒有在上學,就應該要去工作照顧自己,可是她卻整天在家看電視、看漫畫,阿嬤擔心她會餓肚子所以一直拿零用錢給她,而姑姑就把辛苦工作賺錢的事丟給阿嬤,你覺得這樣對嗎?」
姊姊跟我搖搖頭,我吸了一口氣接著又說:「把拔忙著工作照顧整個家,馬麻的工作是好好的照顧你們,姑姑整天沒有事情做,她應該要體貼每個人,每天都把家裡整理乾淨…」。
孩子緊接著說:「可是家裡都很髒只有我們樓上很乾淨!」。
我說:「嗯!我們住在這個家裡面,每個人對家裡都有保持乾淨跟愛惜的責任,但是媽媽實在忙不過來,所以只能盡力的把我們二樓打掃好。姑姑整天沒事做,她應該要學會把一樓跟自己的房間整理好,可是她並沒有,你覺得姑姑這樣對嗎?」。
孩子搖著頭回答我:「那我以後不要變成姑姑,我要變成馬麻!」。
我笑笑的回答她:「謝謝寶貝,不過你不用變成馬麻,你只要變成你自己就好,馬麻只是要你知道,姑姑她是一個很好的人,但並不是一個好榜樣,所以當你說要變成她的時候馬麻真的好傷心,馬麻不希望你變成她。」
大孩子的一切真的讓我頭痛又頭大,除了她的善良,但是就像自己對孩子的期許,善良~~可以是個性上純真又難得的特點,但人生的建構,還需要責任感、同理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多複雜的面向,孩子姑姑僅有的善良,只能讓我自我安慰~~”至少”遇到的不是壞女人,但對於彼此之間人生行進的速度跟方向卻是不良的拉扯。
也許聽到我跟孩子對話的人會覺得我想太多了,孩子什麼都不懂,跟她講這些太早了吧?我曾想過,雖然我沒有加油添醋說些有的沒的,但是…這樣算不算在孩子面前數落長輩?可是現在,生活裡每天看的到的長輩正在逐漸侵蝕孩子健康的思想與觀念,身為母親,我著實無法再順從這家庭原有的規則,去漠視、默許、甚至粉飾太平的過一天算一天,孩子的成長是生活中是與非一點一滴的教導跟累積,才能調整出正確的人格,如今有不良的外力影響,身為媽媽就有導正的必要,我無法再去顧及孩子姑姑的形象及尊嚴了。
事不關孩子,我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身為母親,攸關孩子的人格發展時,我必須挺身而出;我仍希望竭盡可能的圓滿對應,但若是有所衝突…我仍會謹守自己的立場跟原則,因為我要給我的孩子正確的人生觀。
當你還在我懷裡時,我將細心的扶養
希望展翅時,你能有足夠的能力面對一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