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
我也會羨慕別人臉書上的動態,
尤其當一整桌好菜貼上電腦或手機螢幕,
而且還是人家孩子煮出來的時候。
其實我從小就是不用進廚房的小孩,
因為外婆跟一般主婦一樣,
會覺得廚房裡多了自己以外的人類,
非常的纏腳絆手;
其實現在的我也是,
一旦我進了廚房大多會把婆婆或是其他的成年人類打發出去,
因為真的很…煩(有沒有這麼不感恩)。
要不我們想像一下,
一個電腦桌擠了兩個人,
然後你在打鍵盤的時候有人動滑鼠,
或是你想上網的時候有人打開了螢幕投影功能…
很煩,對吧?
不過因為知道”跟媽媽一起做菜真是美好的回憶”或是”孩子喜歡家事的時間超短”這類的概念,
我向來雖不主動要孩子進廚房,
但只要孩子說要跟我一起做菜,
我即便拳頭緊了又鬆,
呼吸深深又淺淺,
我還是會堆滿笑容幫孩子圍上圍裙、
墊上專用的小凳子洗菜、
再遞上專用的小菜刀切菜,
然後要全家人都要有心理準備的狀態下,
讓孩子參予一整個做菜的時光。
但因為自己其實是當了媽媽也因為兒子的健康狀態讓我全職在家,
我才開始觸碰鍋碗瓢盆、柴米醬醋;
所以雖然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會做菜,
但因為自己精湛的廚藝是因為想認真做菜後磨練來的,
對~精湛~
所以我也總是告訴孩子,
其實洗菜就是要洗乾淨,
煮菜的重點是煮熟,
切菜也只是單純讓東西好入口,
調味咧?更是個人喜好;
所以不必要把廚藝想成是一種很艱難的事情,
只要以後如果媽媽不在身邊,
你們可以盡量用健康的飲食把自己餵飽,
然後不要拉肚子,
這樣其實就是廚藝了。
不過,
摺衣服、洗碗、打包垃圾這一些家事,
我可就沒給他們那麼有選擇性了。
在孩子漸漸長大的過程中,
我一直灌輸他們~家事是每個家人都該做的事。
而且長大代表的,
除了他們能享有更大的權力,
也必須了解權力所帶來的有相對的義務。
例如承接了家庭跟家人帶給他們的關懷與照顧,
例如發現了家人們其實很在乎他們的感受,
又例如,
自己對於家庭的某些決策有了建議的能力時,
便表示家人們給予他們的權力在逐漸加重,
也表示他們的能力越來越強大,
就該加入這個家的團隊裡一起照顧這個家。
而修繕、就業、或是準備三餐也許目前不在他們的責任項目裡,
但維持整潔跟尊重家規,
便是他們必須也必然要做的事情。
所以我非常堅持,
他們必須承擔家事。
時至今日,
我還是常常聽到其他孩子們會說做家事是媽媽的事;
而語氣帶著感謝都還讓人安慰,
怕的就是連孩子都覺得做家事是一件很low的事,
甚至被其他家人教育著,
就是因為沒有辦法有貢獻所以才只能在家做家事。
那天孩子又跟我在廚房裡,
我一步步地要他們自己決定做菜的過程,
然後再次提醒他們,
跟做菜一樣,
不要以為做家事很簡單,
它們都跟工作相同,
你可以很無腦很沒有邏輯的搞到一團糟,
也可以在思考所有事情的前後因果,
然後再一個小時內煮好白飯還端出一整桌的菜。
另外,
做家事除了不簡單,
還能磨耐性。
因為無論平常有多怕髒,
當下就是只能提高自己的耐受度去碰垃圾桶;
無論當時在大便還是在搞定自己的線上作業,
時間一到,
就是得打斷事情的步驟,
迅速打包垃圾然後追垃圾車;
要不就是事先打包好,
但還是要追垃圾車。
所以訓練孩子的耐心跟耐性,
還有甚麼比倒垃圾更有效的?
#倒完垃圾一定要裝好垃圾袋
#否則媽媽我會森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