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原生家庭的描述跟自我解析,
在我有印象,
是從小學就開始了。
尤其在鋪寫萬年不變的老梗作文題目:
『我的家庭』時,
家裡那刀光劍影跟妻離子散的劇情,
在當時還不懂得潤飾的文字間,
就已經流洩在老師批改的作業簿裡。
那時候無關乎自身的療癒,也不懂。
單純自己唱著『我的家庭真可愛』,
可我家的狀況跟歌詞完全相反,明明就不可愛;
會難過?會心酸?
不會,是疑惑。
於是將之書寫是一種很直接的本能,
因為那是當時還無能的自己,
在自己身上長出了的能力,
除了講話跟哭泣以外的能力。
畢竟當時的人生還運行不久,
除了吃飽、喝足、穿暖,
才剛開始知道什麼叫做娃娃車、
稍稍瞭解什麼叫做註冊;
所以沒有任何的對照組可以讓自己明瞭,
我的家庭跟別人的家庭有什麼不一樣。
直到真的接觸到別人的家庭,
才知道別人家菜刀,真的就只是菜刀,
別人家的碗筷都在餐桌上,
不會飛向家人剛進門的門板邊。
於是荒謬的感覺蔓延了自己的青春期,
原本毫無懸念的相信,
再一次又一次的價值崩解中,
暸解什麼叫做最愛的人傷自己最深。
是希望可以藉著書寫,
在文字裡面找到一些時間、一些狀況、一些人,
解除掉自己的疑惑的,
甚至希望自己可以被說服,
自己的在意才是錯誤。
但也是因為抒寫,
讓成長的過程被自己一再分析、解構、再構築,
明白了有些人,
就是會利用與身俱來的身份與權利,
去消耗跟掠奪掉一個孩子正常成長的可能。
看到『消費原生家庭』的字詞出現在其他KOL的頁面時,
我不覺得詫異,
甚至認為『消費』這詞超級合理。
畢竟原生家庭裡面的人們,
消磨掉了一個孩子在長大過程中,
該有的安全感、歸屬感跟認同感,
多年後形塑成依舊噁心、也可能衣冠楚楚的模樣;
那麼掙扎著長大的人,
不過把已經殘渣的過去熬成肥料。
這樣的『消費』,合情合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 ㄚ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