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於綠島的認識,就是離島。
即使自己的同學有的赴金門、有的嫁馬祖、有的落腳澎湖,
我都還是不知道他們到底在台灣本島的左還是右,
頂多最有學問的,
就是知道蘭嶼有著原住民族,名為達悟。
對於台灣的故事,
在有了孩子之後,
在他們開始學習台灣自己的地理跟歷史之後,
才知道自己對於台灣自己的故事,近乎無知。
不誇張,也超級欠罵的,
要不是自己到了彰化落地生根,
我都還不知道彰化倒底是在雲林以北還是以南,
對了,
會知道雲林也是因為小時候跟著外婆進香,
到過北港朝天宮,所以知道台灣有雲林。
好笑吧,
也近乎可笑。
一塊餵養自己長大的土地,
一座讓自己安然成長的島嶼,
無知;
對於西邊的那一片大塊陸地的山脈、河流,
起自哪裡又迄至何地,
卻為了考試背誦到了骨子裡;
台灣哪些縣市在濁水溪以南,
哪些在大甲溪以北?
學生時代的我根本答不出來。
而綠島,是我在撰寫碩士論文的時候,才進一步認識的地方。
在為了設計主軸搜尋資料的時候,
才知道在綠島這座美麗的離島,
有過被白色烙印的過往,
被遺忘到現今而回不了家的十三中隊,
被刻在牆上的名字匯聚成垂淚亭的眼淚,
還有在搜尋資料的時候看到的照片,
一群昂然的女子中隊,
所被註記的戶籍地址『流麻溝十五號』。
原本只是想知道被規劃為人權紀念園區的監獄,
為何是八卦形式的放射狀,為了管理又為什麼管理?
然後跟著柏林的納粹博物館、挪威的女巫紀念館......
才知道那些單純為了囚禁而囚禁、
為了屠殺而屠殺、
為了定罪而定罪的歷史足跡,
也曾在台灣的這座島嶼上踩踏。
而且距離我們也還不到一個世紀而已。
也是在自己論文撰寫的期間,
尋到了『流麻溝十五號』的集資頁面,
為了那一份對於曾經有過、又不甚了解的心疼,
為了希望能有機會讓我跟孩子更加的瞭解,
而不是每次一談論就只有顏色跟對立的臉面,
我立馬就點開了票卷、書籍、掛畫、還有資助的項目。
上個月,我錯過了參加首映的機會,
然後我預購的票卷來了,
便特地一家子都去看了。
可能是論文在撰寫的時候,
我便被大量的史料跟記載震攝,
為大量的紀錄跟照片心疼;
於是電影才拉開序幕,
我便哭了。
「綠島近了、離台灣就遠了」,
搭著船被送往綠島的女孩們,
那年紀,
就跟坐在我身邊定睛在銀幕上的寶貝女兒,
一樣大啊;
而被關押的理由,
就像我們現在的書寫、討論跟閱讀,
這般理所當然的行為爾爾。
電影的節奏跟流動,
像極了我婆婆在跟我聊天的時候,
那曾經有過的經歷與曾經被發生的苦難,
好像都過去了卻又疼痛的,
徐徐的、緩緩地,
對著戲院裡的人闡述著。
映後,我問了孩子的感受,說好看。
我只回答,我也覺得好看。
其實在映前,
我也沒對孩子有過什麼功課,
就是單純的不希望,
孩子長成我們以前那般無知的模樣;
也不希望給於孩子過多的被動思考,
就是希望他們知道台灣這片土地曾經有過的故事,
並不是像現在的媒體表現那樣,
只有顏色、
只有成敗、
只有異己,
很多曾經發生過的故事都可以是養分,
讀過、看過,接著才能好好的想過。
畢竟『思想無罪』,
那是多少勇敢的人為了我們負重前行,
我們才能擁有的理所當然。
 
316686291_561030789365486_2230786299673270136_n.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 ㄚ敏 的頭像
    林 ㄚ敏

    不良宅媽~ㄚ敏的部落格

    林 ㄚ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