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著入時的一位職業婦女走進了餐廳,
我認得她,
雖然很少跟她交談,
但我知道她也是餐廳的常客。
不過不若以往的姿態,
這一天的她身旁繞著一圈陰鬱,
還真的有點像追獵物追得累了,
卻終究撲空了的母獅子。
老闆遞上她常常點的招牌咖啡,
突然的,
她嘆了好大的一口氣,
那強大力道就像在大聲地發問:「快問問我怎麼了!」
用不著我側耳,
她用著全餐廳都聽得到的音量,說:
「我真不知道生兒子要幹嘛!
從小到大要什麼有什麼,
衣服、鞋子,
要什麼牌子就買什麼牌子,
最近他帶女朋友回家住,
我還幫他們洗衣服、整理房間,
連他女朋友的內衣褲我都洗好晾好!
那天不過說他女朋友應該要洗碗,
我兒子居然不高興還跟我吵架!
我都不知道忍他們多少事情了!
我生兒子幹嘛啊我!」
她兒子,高中。
小時候,
原生家庭的大男生們,
每一任女朋友都帶回家住。
那時候外婆是不是也這樣幫忙的照顧自己兒子的女朋友?
我不大記得,
但也是從小聽到大的,
從外婆嘴裡說出口的一堆不堪,
那時候我就想著,
為什麼在那些女孩面前、在大男孩面前,
我總看不到外婆數落的嘴臉?
總是討好著。
既然在人前要這般的討好,
為什麼人後又要講得這般的不堪?
到我長大了點,
屋裡的大男孩從未成年長成了成年人,
身邊的女孩一個又一個的換人,
不變的一樣是每一個都住在我們的屋簷下,
一樣聽著外婆在他們面前的討好、背後的數落。
其實對於同居,
我不覺得有什麼一定的對錯,
誰要住誰家,
單單也就是一種交往的模式罷了。
但對於未成年卻把男女朋友帶回家同住的狀態,
可能因為我成長歷程看到的這一些,
讓我覺得這是對自己與對家人都不太尊重的行為。
當自己連照顧自己的社會能力都沒有的時候,
卻把自己的另一半帶回家給家人照顧,
然後家人卻也就被強迫又假裝開明的接受?
何苦?
餐廳的老闆回答她:
「那你幹嘛幫他們洗衣服?
幹嘛做那麼多?」
緩了緩氣的她,說:
「不然怎麼辦?
都帶回家裡住了,
孩子喜歡啊!
我要是不接受,
等等給我帶出去外面同居怎麼辦?」
停了好一下子,她又說了:
「如果我不讓他們住家裡,
等等我兒子去住他們家咧,
那我不就少了一個兒子!」
原來她更怕的,
是情感上面的有跟失去。
但孩子從來就不是我們手裡能抓得住的生命體,
越是用討好的方式留住,
越是得到不堪的回饋;
越是用勒索的方式綁住,
越是毀壞自己跟孩子的人生而已。
好多好多的原則,
其實都可以跟孩子聊的,
聊聊未來想住哪?
聊聊我們父母希望他們遵守的底線,
聊聊一個家庭的構成,
聊聊男女情感需要付出的責任跟原則,
甚至聊聊~
將來出了社會,
如果想住在家裡就得付房租的概念。
對,我跟孩子說我會收房租。
看到孩子踩了自己的界線,
卻自我解讀認為是種犧牲。
這也算是一種情感勒索吧?
自己對自己的綁架跟勒索,
也順便看看能不能綁住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