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媽子犯懶,
週六的早上我總帶著兩個孩子到早餐店覓食,
席間我家寶貝女兒推了一下我的手臂,
要我看向別桌,
我還沒尋著方向,
就先被尖叫聲鎖定了目光該及之處,
然而不是只有我們,
而是整家店的眼光都落在了同一個可愛小男孩的身上,
因為尖叫聲正是來自一個不到三歲的小男孩,
但是大家的共同落下的視線重量壓住了孩子的聲音,
整家店頓時靜音。
我對小男孩有點囧的表情覺得可愛,
於是對著小男孩微笑,
才發現他的尖叫聲是因為身旁的媽媽,
不大理會他的呼喚,
因為即便整家店的人都看向她的孩子,
她卻像是沒聽見孩子的尖叫聲,
依舊盯著手機看她的抖音。
女兒很生氣的對我說,
她真不知道這些家長為什麼要這樣,
都陪孩子出來卻都還是只看著手機?
然後讓小朋友也一直看手機。
我有點訝異女兒的生氣反應會這樣的明確,
因為我很少跟他們批判餐庭裡常看到的景象,
就是大人面餐排著餐點,
孩子面前擺著手機。
我家孩子從小上了餐廳的桌子,
除了書本、畫本跟色筆,
我從來都不會用手機去交換孩子的安靜,
但若是我真想又難得的跟朋友好好聊天呢?
這時候我就是搬出我最有用的幫手,
我家宅爸,
他會在每次的聚會跟著我出席,
因為孩子在學齡前我被牢牢地綁在家裡,
吃的、用的、看的都是配合著孩子,
所以我只要有難得的聚會場合,
他就一定會跟隨,
幫忙看著孩子讓我恣意的聊天,
這是他對我母職的體貼跟救贖,
讓我可以在捨不下孩子又想聚會的拉扯裡取得平衡。
但每個家庭都有著自己的節奏,
所以我也逐漸理解到有些媽媽為什麼一進餐廳,
就要拿出手機把孩子的穴給點了;
也從不大諒解到了解,
置入了媽媽開心跟可以得到放鬆,
比甚麼都重要的念想。
只是,
假若家長們到了餐廳、帶著孩子走到了戶外,
眼睛直盯著的僅僅就是手機的螢幕,
拍了孩子的萌照之後就只盼著讚數的攀升,
幫孩子給了一個頻道之後就光顧著IG跟限時動態…..
就看不到孩子對你殷殷期盼的眼神、
看不到孩子百無聊賴的空虛、
看不到孩子張嘴又閉上嘴的寂寞、
又或是嚶嚶學語的過程。
然後日積月累的,
就是不再交集的眼神、
不再溝通的噤默、
只講兩三句話就彼此不耐煩的語調、
甚至是只想躲在手機後面的疏離。
看回那個小男孩,
他本來想再尖叫的,
因為他叫了不只10聲的「馬麻~」
但是媽媽沒有理他;
他比媽媽更早離開了手機的影片,
但是媽媽沒有理他;
他蹲下了桌邊開始觀察水溝,
媽媽還是繼續滑著所有的動態跟影片;
到他差點走到馬路邊,
媽媽才大罵著要他不要亂跑趕快吃。
女兒皺著眉頭說:
「為什麼要這樣,
只顧著看手機都不跟孩子說話!
馬麻你知道嗎,
有時候白天看到這狀況啊,
我晚上睡覺前想到都還會很生氣耶。」
我笑了笑說:
「好啦~你不要這樣嘛,
你媽媽我還不是一樣會拿手機出來滑兩下。」
女兒說:
「你才不一樣,
你是因為要回訊息,
就算看也都只看一下,
之後就不會一直拿出來。
而且你都會跟我們聊天還很認真聽我們說話。」
是啊~如果孩子還小,
我們就都不認真聽他們說話,
只跟著他們相對時,
卻不把他們當成眼神凝聚的焦點;
那麼等他們長大了,
又怎麼看得到我們?聽得到我們?
而且我們的作為,
正是孩子看入眼裡的範本。
突然覺得以後女兒會是比我還可怕…我是說盡責的媽媽。
沒關係,
未來的外孫,
來~~外婆再偷偷帶你去吃冰,
我不准你媽媽做的,
你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