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還是個事務所新人的時候,
辦公室常常開著廣播節目,
那一天是金曲獎典禮後的平常日子,
主持人評論著前一天才結束的頒獎流程,
特別對一位很有個性的藝人頗有微詞,
因為她上了台才接過獎座,
側著身、歪著頭道謝便下台,
甚至還沒有站到麥克風台。

主持人對這樣的狀態下了一個「沒家教」的註解。

那天的下午新聞媒體把這句話做成新聞的標題,
社群討論熱度便像悶鍋炸開一般。

粉絲護主的說那是藝人的真性情,
主持人說他只是單純敘事,
藝人說,
不要罵我爸媽。

那時候我才知道,
啊~~原來沒家教這句話罵的不是對話的本人,
而是在指教對方的爸媽,
甚至整個家庭啊。

然後我也更加了解,
對於成人或是大孩子來說,
「沒家教」這句話其實很嚴重,
程度還不亞於台語的三字經;
甚至可以說這句話就是三字經的文言文來著了。

但我第一次非間接的聽到“沒家教”這個詞,
其實是從我媽媽的嘴裡說出口的。
那是她離棄我十幾年後,
見面時對我說的第一句話。

這…..
她這樣自責我怎麼好意思呢?
(喂!又不是誇獎!)
還是她也只是敘事?
因為她沒有盡過她母職該有的基本責任、沒有教養過我。

所以就事實層面來說,
我確實是「沒家教」的一名人類,
因為家庭教育在我的成長舞台裡,
扮演的不是引導的角色,
單純只是充滿著負面跟陰暗的色彩背板。

雖然我是個在「沒家教」下長成的人類,
但是當了媽媽之後我完全沒有把這三個字用在任何一個孩子的身上過,
因為身邊充滿著努力而且奮力的親職;
也因為長期跟孩子們講故事,
孩子會因為初期的陌生跟我保持距離,
也會在熟悉了之後展現出他們已經習慣的對應方式,
有的是探索、有的是刻意的衝突。

就像我跟自己的孩子般,
無論是學齡前的探索還是學齡後的衝突,
親子間總是塞滿了情緒的衝撞;
這一些都不是為母為父的家長喜見的痛楚,
所以我更不會用「沒家教」去衡量孩子的對錯。

但奇妙的是,
孩子們無論本質為何,
在這些成長的撕裂過程中,
他們就是會看著父母的背影、會跟著照顧者的腳步,
即便他們是自己很不喜歡的大人,
即使他們用著自己不喜歡的方式在對待自己;
但因為情感的依賴,
他們會學習父母處事的態度跟情緒的掌管,
就像我小時候會復刻家裡的每一句髒話,
會更新家裡每一次衝突裡傷害彼此的新招式,
去對待自己的朋友、甚至是其他的大人。

所以在母職的路上走了這麼些年,
我開始發現,
絕大部分的親職是傾盡心力仍嫌自己不足,
但根本無心教養卻又無病呻吟的也不少。

所以前陣子,
「沒家教」被我著實忍不住的罵出口;
我不是對著孩子,
對著正是教養他的大人。

面對孩子脫序的行為認為別人都必須隱忍、
孩子惡意又沒有禮貌的挑釁也沒有引導道歉;
在泣訴這個社會對於小孩缺乏同理心的當下,
這些「沒家教」的孩子的教養者,
難道就一點責任都沒有?

孩子無論幼小或是成人,
都捨不得別人罵自己爸媽一句,
無論是心疼父母的付出還是不辨是非,
所以「沒家教」這句話成了一句狠毒的咒罵。

但是孩子就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
父母的管教跟規則正是家規,
孩子的行為跟思想便是家教的體現,
未來他們的親職甚至可能是我們的復刻。

所以「沒家教」這三個字以為我在罵孩子?
不,
最失敗的是教養他的大人;
因為我知道錯的不是孩子,
是大人。

89357419_1284236261770980_3992342826582016000_o.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 ㄚ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