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放新一年的桌曆,一時興起,拿起筆在舊的桌曆上圈出林小威住院的那些天,總計---60天。
這表示去年一整年的60/365------大約1/6的時間,我跟林小威都不在家裡、不在姊姊的身邊、不在把拔的懷裡。
我們,睡,在醫院的病房裡;吃,在醫院的餐廳裡;生活起居,都在醫療大樓的建築物裡;而這還不包括必須要有的回診跟不斷出現的急診。
這是我從小的任何想像世界裡沒有過的場景,就連職業想像也不曾有過”護理人員”的選項(因為從小怕打針,理所當然的害怕護士阿姨。);懷裡的洋娃娃在我的辦家家酒裡,永遠健康又強壯,不曾生病更不會住院。
所以,在寶貝兒子拿到重大傷病跟身心障礙手冊的那一天,我茫然的不知道該做怎麼樣的反應。
馬麻你不知道怎麼反應喔?那這樣的反應怎麼樣?
其實我們一直在很奇怪的觀念教育下長大,當某個人的人生有了意想不到的意外,這一定表示是做了錯事所帶來的報應;所以孩子還在加護病房搏鬥的那段日子,我們聽了無數的安慰,但話題裡總有個主軸:這孩子的父母又沒做甚麼壞事,怎麼會受到這樣的報應?
上一代給我們的教育既傳統又矛盾,希望我們富含惻隱之心,卻又拿讓人心痛的意外當作受懲罰的標準。因為害怕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從來,就不會去思考”意外”的另一面;因為既定觀念的教育,從來,就不允許去認同這樣的”意外” ;因為好奇這樣意外是怎麼發生、為甚麼發生、會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所以,我的兒子被別人當作背板跟標準。
我不敢說------如果時間可以重來、人生能夠選擇,我仍然希望我的孩子承受這樣的意外、仍然希望人生接收這樣的傷害。我不是聖人、我不是神,我只是一個平凡的媽媽,希望孩子健康長大的平凡媽媽,所以我不可能、不願意、不想要讓孩子的殘缺與承受去成就我的不一樣。
然而這樣的殘缺與承受發生了,我花了三年多得時間去平復、去面對、去接受,甚至就在快步入第四年的現在,我依然在學習。但這樣的過程,孩子的堅強跟努力越來越清晰,這種意外所帶給人生的成長越來越讓人珍惜。沒有走過這樣的道路,我一定是個捧著教養書,嘴裡念著:孩子健康長大就好,手裡卻拿著才藝課程、招生簡章、甚至思考起孩子海外就學的媽媽。
為孩子規劃人生不是罪惡,為孩子思考周延也不是錯誤,只是,倘若沒有真正走過一些難走的道路,你不會感恩腳底下的柏油馬路;沒有感受過窒息的慌亂,你不會感謝環繞周遭的空氣;沒有承受過差一步的天人永隔,你不會感謝孩子的存在。當一切只落得理所當然,你的眼裡其實容不下孩子真正的自己,就算親職教育再怎麼進步跟努力,一樣只有分數、校名、才藝,取代孩子在你眼裡的色彩。
所以,或許大家看到我身為”病童母親”所付出的辛苦和哀痛,而這些,也真得沒辦法一語道盡與其事若無;但是你們更該看看孩子為了生命所做出的搏鬥跟勇氣,不要只是ㄧ味的用悲劇跟同情去衡量孩子的努力,更不要用比較跟慶幸去讚美自己的幸運。
身為病童的母親,我真得很樂意提供所有的資訊跟過往,只希望不要再有孩子落入這樣的疾病跟痛苦,真的,我真得很願意也好希望自己有這樣的能力。但是如果我的孩子在你的眼裡,只剩下凸顯自己孩子是否健康的用途,又或是等同疾病介紹傳單的價值,那請你離我跟我的孩子遠一點,我們沒有必要為你已經過剩的擁有去墊底、為你們不知所以的自憐淪為廉價的鼓舞、又或是為你們自以為悲天憫人的胸懷而感激涕零。
孩子(們)對待生命的認真與辛苦,需要的是打從心裡的鼓勵與愛護;如果在某些人的心裡,他(們)代表的只是狹隘的報應或是懲罰,那就請收起那無謂的同情與自以為是憐憫,因為對於孩子,這些並沒有幫助;如果看到孩子也只是讓某些人慌張的想帶著孩子躲避,就怕一樣的悲劇跟殘缺會影響自己孩子的生命,相信我,其實想逃的會是我,因為這樣的醜惡跟無知更讓人恐懼。
我好驕傲擁有這樣的孩子,是的,我好驕傲,而且我更驕傲的是在不算長的時間裡,我就發現了孩子所帶給我的幸福。
這醫生阿貝給的糖果色素也太重~~搞得大家以為我又中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