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兒子在滿了一歲會走了之後,非常天賦異稟的,居然主動想要到馬桶前掏出他的小兄弟,站著撒尿。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在他才滿兩個月過後的8個月期間,剛成為短腸症孩子的他經歷了吃什麼拉什麼,就連喝水都會狂拉稀的日子;所以每回帶他到大型藥局,搬回家的並不是一罐又一罐的成長奶粉,而是一包又一包集滿一定數量就換大型玩具的尿布;於是滿屋子擠滿了除了打針換來的玩具小車,再來就是一堆大型又占地方的贈送品。
而這孩子的屁股,更因為短腸的後遺症使得他的肛門不時會滲出糞水,就像當時他胸前因為露出的導管而必須包覆著的那一塊肌膚,這粉嫩的小屁屁也是成天成夜的包著,然後每隔1個小時就得趕緊換新,否則換來的就是被糞水侵蝕過後的破皮與潰爛。
不過大概8個月大時,這孩子奇蹟似的,不拉了;雖然因為吸收能力被破壞,使得他的大便沒辦法成型,但是排便間隔可以拉長之後,終於也可以擺脫了無時無刻都在害怕,一個疏忽就讓粉嫩的皮膚沾黏上尿布的恐懼;然後接著學步時,這小子更是不想包尿布了,每每在尿急的時候便捏著他的小命根,諾諾的說:「馬麻…噓噓…」
威哥說:垮褲是一種時尚,穿尿布太LOW了
孩子3歲那一年,再次因為棘手的酸中毒而裝回導管,看著姊姊晚上開始完全撤掉尿布在床上鋪上防尿墊訓練不夜尿的能力,他開始不安,每天晚上睡覺之前,沒有扒開尿布走上三次廁所,沒有辦法安然的入睡;上了中班之後,他開始介意,為甚麼他不能像”有一些”同學一樣,可以開始試著不包尿布就睡覺?所以他總在夜半時分突然坐起身著急的搖醒我,說他尿床了,因為他不喜歡自己尿在尿布裡的感覺。
我很勇敢,但是真的不喜歡包尿布。
我們花了好多的解釋、好長的時間,去告訴他:我們都知道他很棒,要不是因為每個晚上的TPN輸量那麼大,他一定也可以跟姊姊一樣不用包尿布就一夜睡到天亮;可是,TPN對他來說真的好重要,因為可以幫助短腸症的他帶來營養,讓他成長,也可以稀釋他變酸的血液,讓他不用一直住院;只不過TPN裡面有著大量大量的水份,雖然他的嘴把並沒有喝水,可是身體卻是,所以整個晚上下來,他就像不斷的在喝水一樣,所以當然就會一直一直很想尿尿。
但是他絕對不是尿床,而是身體的水太多了,晚上睡覺的時候這些水份就藉著他的膀胱跟小雞雞排出來了,所以他要試著去習慣,學習放輕鬆,學著在睡著的時候告訴自己,想尿尿就尿吧,因為如果他一想上廁所就爬起來,那麼他肯定沒辦法睡好,因為依TPN輸注的速度來說,可能每隔兩個小時他一定就會想尿尿,然後整個晚上就是不斷不斷的起床、不斷不斷的尿尿,他根本就不可能好好睡覺,一旦睡不好覺,對年紀還小的他來說,就一定會長不大了。
所以,我們非常鄭重的告訴孩子:你真得很棒,所以請你讓自己尿在尿布裡吧。
今年2月,孩子即將滿六歲,在導管拔除後的某一晚睡前,才發現最後一塊尿布早就在前一晚用罄。
對於孩子學習不夜尿或是如廁訓練,我一直都是抱著順其自然的心態。雖然孩子在2月開始便不需要在輸注TPN,但不夜尿這樣的訓練並非一蹴可及,所以我本來打算到了夏天在開始停用尿布,而且還要用兩倍的耐心跟六年下來的夜尿習慣長期抗戰;結果那一晚居然沒了尿布。
就在把拔拿著車鑰匙要跑一趟超市前,我攔住了他,說:「要不,擇日不如撞日,孩子學習膀胱的控制能力或是不夜尿的訓練,本來就是需要不斷的尿床,才可能學會;所以就從今天開始,防尿墊給他鋪著!就讓他尿,尿久了,總有一天孩子就成功了。」
我曾經在女兒學習不夜尿的時候,在半夜搖醒她抱著她坐馬桶,可是每一次,睡意濃烈的孩子總是清醒不過來,不是差點從馬桶上摔下來,就是怎麼坐都尿不出來,結果一回到床上,馬上就濕了一整床;後來我悟出一個道理,這種生理機制其實是需要重度的感官刺激,就像孩子學步時,我買了一打的學習褲(類似布尿布,但更像是好幾層的內褲縫成一件,讓尿液不會在當下漏出來)讓孩子不斷的去感覺褲子濕掉與膀胱解尿的關聯,然後等著,等著孩子學會主動走向馬桶尿尿的那一天。
你們大人不懂啦!真的會醒不來,很.想.睡。
所以這一次,我也準備了半打的防尿墊讓兒子去學習,學習~~~泡在一泡尿裡的不舒爽跟我替他換衣褲時睡眠被中斷的不愉快~~~是可以藉由自己起身尿尿、還有逐漸強化膀胱肌肉而改善的。
不過,一個晚上夜尿兩次的壯舉,這孩子斷斷續續的上演了一個多月;會說斷斷續續是因為,有些天,他只夜尿一次,但重點是~~幾乎天天都夜尿啊。
心理知道不能催孩子是一回事,可每天每天這樣洗薄被跟防尿墊,還是快把我的理智給洗到脫線;想起之前幫助姊姊學習坐馬桶時一樣,忽然想到,我也來為這頭小驢子找了一根紅蘿蔔吧。
女兒不到兩歲時非常排斥坐在馬桶上嗯嗯,所以我陪著找了一組她一直很喜歡巧虎的聲光玩具組。說好,坐馬桶嗯一次就一張貼紙,集滿10個,我就會把玩具買回家。但是如果有了玩具之後又需要包布布才大便,那就把玩具收起來,從頭再開始,再次集滿10張貼只才可以玩。不過其實有過10次經驗,真要孩子再包回尿布便溺,孩子是不可能願意的。
陪著孩子在網路找到了他無敵喜歡的”紅蘿蔔”~~TOMICA救難指揮車,告訴孩子只要『連續七天不尿床』,就可以打開這一盒”紅蘿蔔”;
東西寄到家裡的那一天,兒子突然多感的說:「馬麻,要是我還是一直一直尿床怎麼辦?」,很想回答『我會掐死你的』的我告訴兒子:「你要相信自己!絕對可以的!你只不過之前TPN打太久,快六年耶!所以身體需要更多一點時間練習,你看看你本來一個晚上都要尿床兩~三次,可是現在一個晚上才尿床一次耶,這就是進步啊!所以你一定要相信自己,絕對沒問題!」
經過我的再三鼓勵、還有兒子認真的自我催眠,當然還有不小心出槌的尿床了幾次,這一組”紅蘿蔔”居然就在兩個星期後開箱啦!!!
姊弟倆一起研究組裝跟貼紙,因為他們媽媽很懶,只負責買”紅蘿蔔”,對了!別裝壞了,壞了就沒啦。
其實當媽媽越久,越學會一件事,就是等待。
或許我沒有耐心在已經走出家門的時候回房間拿外套,但我一定會耐著性子等孩子綁鞋帶;或許我根本等不及泡麵包裝上說的三分鐘,但我叫自己一定要等孩子扣上最後一個扣子;我更沒有耐心去進行一段沒重點的對話,但是我逼著自己,一定要等候孩子說完他想說的話。
而在每一次磨人又難捱的等待中,我發現了孩子充滿驚喜的成長,也因為這樣的等待,孩子帶給我的不是急就章敷衍,而是一次次讓我欣慰、感動、又扎實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