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試過用一段固定的長度做丈量嗎?

 

或是現在就試試,

用1.5公分為一個單位,

以頭接尾的連續丈量30次。

 

那個結果,

比起直接用45公分的尺以每1.5公分做一個點位,

一定會產生誤差。

 

所以在建築的繪圖學習中,

老師總叮嚀著要盡量用原點去丈量長度,

只是後來都是電腦繪圖了,

手繪的丈量需要也就少了。

 

這個原點誤差的概念又或許該說,

其實也跟蝴蝶效應有點像,

小小的誤差或是小小的作為,

最後影響的結果有時候總是出乎意料的巨大。

 

孩子的錯誤也是。

 

前陣子看見了網路新聞,

說到有個孩子在學校不告而取的拿了同學的彩色筆,

老師希望家長回家之後可以跟孩子聊聊,

給予孩子正確的是非認知。

 

家長旋即上網抱怨的老師的小題大作,

卻討來網路上的一片罵聲,

原因在於那位家長真心地認為,

那一點都不嚴重。

 

其實我有點傻眼,怎會不重要?

 

台灣有句俗語說:「細漢偷挽瓠,大漢偷牽牛」

 

當然,新聞裡的孩子,

我並不認為她是想要偷同學的彩色筆;

這麼小的孩子,

我不會也不捨喊他是小偷。

但是對於孩子是非對錯的教育,

這個當下,便是時機。

 

如果我們覺得孩子還小,

不懂,

所以現在不必教;

一旦不告而取,

在孩子的腦袋裡成了一件無傷大雅的小事,

一旦不告而取漸漸成為了孩子的習慣,

之後再要矯正孩子的行為,

就會需要更大的氣力。

 

就像對別的孩子動手推打,

如果我們覺得孩子還小,

不懂,

所以現在不必教;

等到動手成了孩子情緒的搭配品,

等到動手成了孩子不悅時的習慣,

之後再要矯正孩子的行為,

多的是連帶對著長輩也動手動腳了。

 

孩子從小,我就很在意他們生活常規的瑣事。

像是起床一定要折被子、

鞋子脫了一定要放櫃子、

吃飯一定上餐桌……

 

有時候常會聽到一些雜音,

叫我別這麼堅持在這些小事上。

 

但我就是覺得,人格跟規矩,都是從小事累積的。

一旦孩子還小、事情還小、影響還小的時候,不糾正?

真以為孩子大了還能管得動嗎?

 

距離原點越近的時候,誤差的調整才能越容易。

9F4E37E8-47E6-4122-BB0B-1ED2EFE6C933.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 ㄚ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