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前的9月21日,
凌晨,
住在基隆、臥室在一樓、而且還只睡床墊的我,
被重重的搖醒,
睜開眼皮,
眼球接觸到的是前所未有的黑暗,
完全的黑暗。
我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房內尋找手機、還有廣播電台,
一開始先是謠傳電廠爆炸、接著是大樓倒塌,
隔天到了台北的辦公室裡才知道,
台灣發生了7級的大地震,
位置在集集。
那時候的我沒有想到誰是否安好,
也不知道該問誰是否平安,
因為我的生活範圍就只是北台灣,
一棟在松山倒塌的大樓已經夠撼動我的世界,
而且那時候的我只懂得擔心,
突然的停電會毀了我還沒存檔的施工圖面,
常走的騎樓底下會不會有磁磚崩落。
後來,
我有了家庭,
我開始想從老公的身上回溯921的時候,
他驚恐嗎?害怕嗎?掛念嗎?不安嗎?
他說是的。
但是彼此卻更心安的想著,
再有…雖然牽掛但也不孤單了,
自己的手有人牽著,
我們一起跑。
有了孩子之後,
每當有地震,
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居然不是對方了,
而是一手摟著一個孩子,
從樓上往樓下衝,
因為心心念念的全只有孩子的安危了,
所有生命存在的意義跟生活的目的,
在那一刻間就只有孩子。
總是等地震平息了才感謝,
除了孩子我們還陪在彼此的身邊。
昨晚又來了一樣的大地震,
一樣淺層、密集、而且撼人,
站在廁所鏡子前刷牙的我,
以為自己嚴重到暈眩,
等到自己能站穩了,
想的不是晃動終於停了,
而是再晃,
我就要抱著兩個孩子往外衝。
結果我居然忘了,
我的兩個心頭肉已經是我沒辦法抱得動的大孩子了,
六年級跟四年級的孩子了,
但是在那樣的當下,
我居然還是想著要抱著他們逃。
隔天早上在廚房裡,
跟孩子的奶奶問她知不知道昨晚大地震,
她說還好睡得沉,
我說對啊,
不然依她容易緊張的個性,
一定一晚上都入不了眠,
也一定第一時間就跑到我們房門前要我們趕緊跑了。
摟著老人家,
我半笑著說:
「我在第一時間想到的居然不是「牽」孩子跑,
而是想要抱兩隻大孩子逃。」
孩子的奶奶說:「啊當人家父母都是這樣。」
我接著說:
「啊媽拍謝啦,
你這麼擔心我們,
我居然是想完孩子之後才想到妳,
對不起。」
孩子的奶奶只是再一次回答我:「當人家的父母都是這樣的。」
其實我在當了媽媽之後才更明白的感受到,
原來父母真的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情感,
無論是我們現在會忽略到他們,
又也許將來我們也將被忽略。
因為我們對我們帶來的生命有責任、有深愛。
這樣的行為並不是刻意對父母無視,
只是這像是人生必須的推進,
因為傳承、因為遞迭。
就像從花盆裡長出來的花,
沒有人會留意花盆的花色,
沒有人會注意到花盆裡的土,
但絕對會被花瓣交織的美好吸引。
父母就像花盆、就像土,
他們給孩子所有的養分跟供給,
但終將不是被擺在第一位的選擇,
只是,
大部分的父母一點都不在乎孩子對自己的忽視,
只是默默的孤單著。
所以我總喜歡教孩子跟老人家撒嬌,
因為他們的孩子在有了孩子之後,
便忙碌的只懂得當大人,
所以我希望在我們真的不小心忽視了老人家時,
孩子的撒嬌她可以感受到,
在我們的生命中若沒有她,
就不會有現在的美好。
惜花連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