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宅媽上大學去了,

所以我家宅爸特地撥出了兩天的下午,

幫替設計課表被安排成一整天的我,

接兩個宅孩子下課。

 

那天在餐桌上宅爸很受不了的跟我說到,

接孩子放學的時候,

我家威爺居然很大聲的指著某個孩子對著他說:

「把拔~他們班是敗類班。」

 

餐桌上,

我家這臭小子用著很開玩笑的表情聽著宅爸重複了一次當時的對話,

在我出聲打算訓話之前,

我家宅爸很是認真又嚴肅的”再”訓斥了一遍:

「不可以給人家貼這樣的標籤…

每個孩子都是有希望的…

他們以後都有機會變成很棒的大人…」。

 

看來宅爸也同宅媽,越來越會”訓 (馴?)”小孩,

不過看宅爸這麼義憤填膺,

反而讓我靜看著孩子的表情,

然後我問宅孩子:

「你知道敗類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嗎?」

果不其然,孩子搖頭。

 

我跟孩子說,

敗類這兩個字其實是一個很重的詞彙,

是指一個人沒有資格當人了,

因為是很失敗的種類,

連稱為”人類”都沒有資格,

所以被叫做敗類;

「那一班的同學有做什麼沒資格當人的行為嗎?

不然你們為什麼叫他們敗類?」

孩子搖頭,我又問,

「那還是他們有對你做了什麼很不好的行為?」

孩子又搖頭。

其實我大概也知道,

孩子只是覺得某些詞彙很有意思,

也許是以前沒聽過、沒說過,

也可能是同學間的一種流行,

就像我以前國小的時候最常罵的一個字眼~靠北。

 

所以我理解孩子的言語用詞應該沒有惡意,

只是很單純想要去強調那些孩子的調皮搗蛋。

何況我家兒子一向自我感覺過度良好,

總以好學生自居,

看不慣別人不守規矩,

但自己其實也不過是有著另一種頑皮的小屁孩罷了。

 

但我就是媽媽,

我可以同理孩子的沒有惡意,

但不代表我就會放縱他們這樣的用語。

 

我很嚴肅的跟孩子說:

「馬麻常常跟你們說,

很多時候我們常常會用別人的觀察去衡量別人,

或是用別人認識過的方是去認識某個人,

但這是不對的,

你沒有跟他們真正認識過、玩過,

只是聽過別人說他們不好,

然後就用自己都不大了解的字眼去罵人,

這樣其實很糟糕。

也許你跟他們玩過之後真的會很討厭他們,

那你可以說他們真的很頑皮、很不守規則、很沒有禮貌,

但就是不可以用情緒性的字眼去罵人。

你不希望人家在不認識你的時候就說你哪裡不好吧?

那就不要這樣說別人。」

 

那天突發奇想的,

把我跟孩子都愛吃的芭樂給橫切了,

就跟發現了蘋果裡的愛心一樣,

我跟孩子說:

「你們看!!芭樂的心是一朵花耶!!」

孩子很開心的看著,

我是真的非常有感而發的,

跟孩子又說了(這宅媽話也太多了…):

「馬麻現在不是每個星期都會進三所學校講故事嗎?

我發現再頑皮的孩子都有可愛又貼心的一面,

也許要一樣身為孩子的你們覺得毎個小朋友都很可愛是一件很難的事,

但至少,

馬麻希望我們都可以學著用不同的角度去看事情

用不一樣的方式去了解身邊的人,

有時候換個角度,

就會發現很讓人驚訝的美好。」

 

就像可以用來罵人的芭樂,

要不是換個角度切,

那看得到美麗的花心?

 

#所以以後宅媽要是說香蕉個芭樂

#那就不是再罵人的意思囉?

26229520_749444461916832_5020376576401300332_n.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 ㄚ敏 的頭像
    林 ㄚ敏

    不良宅媽~ㄚ敏的部落格

    林 ㄚ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