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第一次看到我在廁所更換衛生棉時,很驚惶的說:「馬麻!你流血了!」。
然後兒子啣淚的說:「馬麻你會不會死掉……」
那是在醫院的廁所裡,隔著薄薄的隔間板,我可以聽到所有聲音全部凝結,聚集成一道水龍頭的流水聲。
我緩緩的包裹好那片必須丟棄的衛生用品,告訴孩子:「對啊,馬麻流血了,但是,不是受傷喔,這叫做月經。」
孩子驚魂未定的重複著:「月經…」
我說:「對啊,這樣的血叫做月經,一個月才會流一次,所以叫”月”經;這是很神奇的東西喔,女生長大了可以生寶寶的時候,就會有月經,這是身體在提醒我們~~你變成女人了喔,要更保護自己的身體喔,因為你可以當媽媽了喔。」
孩子似懂非懂的點頭,然後看著我鋪好新的衛生棉穿上褲子的時候,續丟了一個讓門外到抽一口冷氣的問題:「那為甚麼馬麻尿尿地方會有毛毛?」
我還是微笑著繼續回答孩子:「這叫做”性徵”~性別的特徵,因為尿尿地方一旦開始長毛毛啊,女生的ㄋㄟㄋㄟ也會開始長大喔,然後男生跟女生的外表就會開始越長越不一樣,所以”性徵”是可以用來分辨男生還是女生的性別。」
以上的對話,發生在女兒四歲跟兒子兩歲的時候;也許在這時候對於孩子來說,我的解釋並不完全能夠聽得懂,但是我的態度讓她們知道,關於性的知識,是可以大方提問、大方面對的。
想起自己小時候的性知識啟蒙,是家裡大人不把我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恣意的在我面前放映愛情動作片;而那時候的我就像對我發問的女兒一樣,不過才三、四歲。別問我才三、四歲怎麼可能記得?因為我就是記得,就連那場景裡的畫面,我到現在都才能記得一兩幕,而且到了現在都還是覺得噁心、反胃。
並不是現在的自己思想多麼純潔無暇,而是這種講求感官刺激的畫面,對於孩子的心靈本就是一種很可怕的戕害,再加上身邊的大人老喜歡開黃腔,卻接受不了孩子好奇的發問,所以似懂非懂下累積而成的反感,便放大成男女一旦相互接近就會產生的噁心感。
於是在決定當媽媽前,我便很認真的跟把拔聊開這些往事,因為我希望無論是檯面上的還是檯面下的”感官刺激”,在孩子到來之前都能夠一併掃空,希望未來無論兒子或是女兒,性的知識,都能夠用正面又正確的方式讓孩子獲得,而不是靠那些沒穿衣服的……嗯……”特技演員”。
所以從孩子略為懂事開始,我就都用很正向的態度去面對孩子對於器官的好奇;然後在孩子的外在表現可以開始更接受進一步的資訊時,告訴他們身體器官的正式學名,因為我想讓孩子知道,我們對於身體的各個器官都有責任要去了解跟保護,特別是性器官。
而面對兒子,我的態度依舊從容;但這樣的從容是我在決心要讓著孩子”正向”學習時,開始買書跟著學的;因為不能否認,即便孩子都生了,但要明目張膽的跟個孩子人大聊男人的器官,還是會讓人害羞滴。不過讓人更害羞的是孩子的過度從容,因為他曾在很多”大人”的場合問我:「馬麻~這個薯叔跟我一樣是男生,所以他也有睪丸嗎?」。知道我怎麼回答嗎?我很大方的回答孩子:「對啊,是男生就都有睪丸喔。」,但是話後我就再也沒有跟這個朋友四目交接過了~~~~
不過這也促成了我更進一步與孩子聊到尊重彼此隱私的這件事,我告訴孩子,衣服遮起來的部分除了不可以被人觸碰,還有,也不應該拿出來談論。孩子問我為甚麼,我說:「因為這叫做隱私,因為衣服遮住的地方就叫做私密部位。而這些地方為甚麼要遮起來,就是因為它必須保護著不讓別人看見,當然就不適合拿出跟別人討論囉~~就像…就像...之前你們會挖肚臍一樣,馬麻知道你們現在不會了,但是,我相信你們也不希望別人一直問你們為甚麼挖肚臍吧?」,孩子說:「對啊……」,我說:「所以囉,就算肚臍露出來沒關係,你都會不想說了,更何況衣服一直都會遮住的部位。所以!!除了是爸爸、媽媽或是醫生跟護理師,在別人面前就不要在談論衣服會遮起來的部位囉,無論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因為這也是對別人的禮貌也是對自己的保護,別人才不會好奇的去處碰你的身體~~~~還有......你現在應該知道,每個薯叔都有睪丸了吧?」
不過孩子的問題,當然不會只有這樣而已,還有……
「馬麻~我是怎麼生出來的?」,我回答:「我月經流出來的地方,不是尿尿也不是大便的地方,那裡叫陰道,等到有BABY的時候就變成產道。」
「馬麻~為什麼早上我的鳥鳥會變大?」,我回答:「因為尿太多了,所以鳥鳥會叫你起床尿尿免得尿床。」;「那為什麼有時候不想尿尿也變大?」,我回答:「因為這表示你的鳥鳥很健康、功能正常,也可能是它想保護它自己,所以站起來告訴你,手手很髒所以不要亂摸唷。」
「馬麻~為什麼要有男生跟女生才能生孩子?」,我回答:「因為要有把拔的精子跟馬麻的卵子,所以才能製造出神奇的小BABY。」
老掉牙的ㄧ個笑話~~~就是孩子問父母:「我從哪裡來」,結果父母一陣慌張的又是百科又是醫學叢書的,後來才知道,孩子只想知道我們從哪裡”搬過”來~~
記得在科博館的生命展示廳遇過一位唉唉叫的媽媽,只因為裡面的人類蠟像全都上空,於是她比孩子更誇長的嚷著:「哎喲~~都沒有穿衣服耶~~」;也在公園看過媽媽拖著孩子快步離開,只因為孩子指著交尾的狗兒問牠們在幹嘛?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腦袋裡想的,都只是很單純的「想知道」與「想發問」,只是恰巧的,那些問題剛好關係到性別差異,而器官也剛好就是性器官而已;相關於性知識,孩子其實只是一種需要「結果論」的小生物,只需要化繁為簡的講出重點,並不像大人,那麼重視過程中的性姿勢。
但是也因為大人滿腦子的性”姿勢”,不只搞的自己不知所措,更搞得孩子無所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