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自己會跟想像中的自己不一樣。
 
你會以為,
看過了孩童時大人習慣的謊言,
自己變成大人時一定不會這樣;
你會以為,
當自己是個孩子時被大人無理的對待過後,
等到自己長大一定不會吼自己的孩子;
你也會以為,
自己看遍大小育兒的書籍,
到處吸收別人養育的心得,
自己絕不會重蹈覆轍,
對孩子做出一般媽媽會做出的偏差行為。
 
結果,
事情當然不是自己想的那樣。
 
每一位"專家"都會告訴我,
不可以對孩子大小聲;
每一位"成功的媽媽"也說,
要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
甚至連路人都會跟我說,
當媽媽一定要溫柔。
 
那麼媽媽自己呢?誰來照顧我們?
 
每個當媽媽的人都希望自己是最稱職的,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裡,
不只擔心孩子成長的狀況是否良好,
自己更像是拿著一張評量表,
監視著自己,
溫柔做到了嗎?
體諒做到了嗎?
了解做到了嗎?
不發脾氣又做到了嗎?
 
可是我們也是從孩提成長而來,
也曾是個孩子。
 
雖然打從懷孕開始便意識到自己變得不一樣,
但並不表示自己打開始就懂得怎麼當媽媽,
廣告詞說:「我是當了爸爸才開始學會當爸爸 」
身為媽媽又何嘗不是?
 
但就因為"母性說",讓身為媽媽的我們辛苦許多,
這社會對於"母性"有太偉大的陳述,
不單隱性的造成的母親的壓力,
也給了爸爸(少數)缺席的正當性。
 
"孩子需要媽媽"這我不否認,
但並不表示媽媽就只能毫無空間化的犧牲自我,
當身為媽媽的不再快樂,
無論你怎麼照著"專家說"(或是人家說)的做,
孩子根本就感受不到你的愛,
剩下的只是小心翼翼的跟著媽媽一起,
一起擔心自己在親子角色的扮演的夠不夠稱職,
媽媽擔心自己不夠溫柔,
孩子擔心自己表現不良。
 
一直不准自己打著"我是為你好"的假道學去敎孩子,
可是長期親子交戰下來,
卻仍免不了要孩子照著自己的意思做,
因為為她好。
 
其實這樣的出發點是沒有錯的,
雖說要讓孩子自己摸索出規則界線,
但父母若是沒有先設限,
孩子又能怎麼知道界線在哪裡?
重點在於父母親的態度跟作法,
夠不夠寬容是否尊重孩子。
 
父母要孩子遵守規矩其實一點也不為過,
但在書上看到的,
都會說"這樣在扼殺孩子的想法跟創意"。
雖然看書是為了讓自己有更寬的視野陪伴孩子,
卻也不可否認的,
當自己發現做不到書裡說的細節,
卻只是會讓自己更挫敗。
 
所以,
雖然很擔心這樣會變成頑固不靈的媽媽,
卻仍想用力質疑這些聲音的可行性。
 
倘若當父母,
是要用力的把自己變成跟原本的自己不一樣的人,
那樂趣又在哪裡?
 
我從來就不溫柔、性子急又易怒,
書本教導的母親守則往往讓我壓抑再壓抑,
好幾次因為做不到多方面的母親角色,
讓我對自己超級質疑,
質疑自己到底適不適合當媽媽?
即便有不少人說我把孩子帶的不錯、教的很好,
我仍會懷疑做的夠多嗎?
夠好嗎?
 
我們教導孩子喜歡自己,
卻忘了自己也要喜歡自己。
 
為了怕帶來壞榜樣,
不希望自己情緒失控大吼大叫,
但是,
當媽的壓力就很大,
真的會失控啊;
何不就讓孩子知道,
媽媽不是萬能的,
媽媽也會受傷、會生氣、會難過、會罵人,
也會像孩子一樣坐在地上大哭,
好好好...
只有我會坐在地上大哭,好了唄......
 
只是我們可以就像我們面對孩子鬧脾氣後一樣,
告訴孩子,
媽媽為什麼難過?為什麼生氣?為什麼罵人?
也告訴孩子,
最神奇的是無論發生了什麼事,
媽媽永遠會深愛自己的孩子。
 
讓孩子像我們照顧他們一樣,
學著體恤跟照顧我們的心情,
而媽媽自己學著承認、面對、接受,
"我就是這樣的媽媽"。
 
然後跟著孩子一起長大、一起學習,
一起深愛彼此,
那個最原本的彼此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 ㄚ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