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兒的房裡,
除了我想繼續塞爆而換置的衣櫃,
另一個最大的傢俱,
便是快兩米高的書櫃。
我不大限制女兒的閱讀,
無論漫畫、小說、還是雜誌;
而閱讀內容的選擇跟好壞,
我想,不該是我來替她做選擇,
而是在每天每天的相處裡,
學校路程上深淺的對話中,
讓孩子慢慢地了解自己可以喜歡什麼、
也應該遠離些什麼。
那天女兒在認真地埋頭苦讀新入袋的小說之後,
走出自己房門,
深深嘆了一口氣,對我說:
「女生的友情遇到愛情會這麼脆弱啊。」
原來是小說的內容說到兩個女孩喜歡上同一個男孩,
也因為這樣,友情決裂了。
在之前我問過女兒一樣的問題,問她:
「要是你跟你的好朋友喜歡上同一個人呢?你會怎麼辦?」
女兒回答我不可能啦,因為喜歡的菜不一樣。
但我對她說,
「很多時候被兩個人喜歡上、
還是跟另一個人一起喜歡上同一個人,
是很有可能的情況,
重點是,
喜歡這種事情其實沒有先來後到,
沒有需要因為朋友也喜歡對方所以自己必須退出,
或是因為對方喜歡的是自己而感到罪惡,
重點是,
對方怎麼面對這樣的狀況。」
對,就是對方,就是(暫居)這段友情裡的第三者。
在面對兩個一起喜歡著自己的人,
對方所選擇的,
是明白的告訴我們他喜歡的是誰,
還是裝憂鬱的說不知道該怎麼做選擇?
在發現自己被兩個人喜歡著,
是明白大方地告訴我們對不起我們只能當朋友,
還是左右為難的自以為困擾?
反之,其實也一樣。
倘若今天我們很明白的知道自己目前沒有喜歡的對象,
那麼再多人的告白都不可能造成自己的左右為難,
除非自己沒有自信到,
必須靠左右逢源的濫情去支撐自己的自信心。
假如自己今天心裡清楚的知道喜歡的對象是誰,
那麼對方的選擇假若不是自己,
難過必然,但也必須慢慢學習祝福是什麼,
而不是自己喜歡對方,
對方就也必須喜歡自己。
說到這裡,
突然覺得會不會太早潑女兒愛情的冷水,
畢竟愛情是人生裡很美妙的一段過程,
無論平淡還是轟烈都值得走一趟的歷程,
但還是希望孩子能明白,
真正值得被愛的人,
絕不會利用愛自己的人的心意,
去滿足自己偶像劇的病態思維。
雖說小孩子才做選擇,
但反而就是因為孩子的心態跟思想常常都比成人的世界乾淨而且正確,
所以我希望孩子可以開始了解,
愛情的美好在於乾淨的選擇裡,
絕不是你愛我、我愛他、他卻愛她的鬼打牆裡。
#偶像劇只適合用來幻想
#愛情該是開啟人生的另一扇門而不該是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