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祭祀跟習俗,我了解對於一些家庭來說,
是一種很重要而且必須存在的儀式感;
大概就像現在的我家,
一定要在餐桌上用餐的概念一樣。
不過,
也是因為從小原生家庭儀式感過度的沈重,
所以讓我感到了厭惡。
小時候家裡的總有拜不完的祭祀,
一下子神明的誕辰、一下子祖先的忌日,
一下子超渡、一下子普渡,
拜拜事小,
那準備起來的三牲四果才是恐怖。
明明不是戰爭剛結束或是防疫隔離,
家裡的零食飲料卻總是塞滿冰箱,
可是一遇到拜拜的日子,
採買起來還是像即將鬧飢荒一般,
那些從市場、從雜貨店搬運回家的物資,
驚人;
再經過在廚房裡汗流浹背的翻炒,
然後樓上樓下、廟裡廟外的擺放再收拾,
煩人。
猶記家裡的神明桌上擺的不只祖先牌位,
壁龕上除了繪製好的畫像,
甚至還迎回來三尊開了光的神尊。
家裡的大人拜的可勤了。
然後吵架、打架也勤。
在我學齡前有段印象我一直深切的記著,
準備祭祀的前一晚,
家裡又吵架了而且還全武行,
一整個屋子鬧哄哄的,
有的拖開正在伸腳踹人的外公,
有的護著已經被打在地上的外婆,
有的則是放聲大哭著,像是我;
然後隔天,
打人的出門工作了,
護著的人出門上學了,
被打的人拖著一身傷,
忙裡忙外的、爬上走下的,
放聲大哭的跟著、小小的替手著,
再接過點燃的幾柱香跟著參拜。
我好像從那時候就開始反骨了,
因為當外婆要我心無雜念,
再三叮嚀拿香的時候不可以亂亂想,
我卻看著神尊的眼睛在心裡問著:
「請祢們回來不就是要保佑全家平安,
為什麼還是天天吵架跟打架?」
大概半個小時後,
收拾完了滿桌子三牲四果,
外婆揣著懷裡的錢包帶著我外出,
那一天,
外婆提醒我回家的時候千萬別亂說,
就說只是帶我回娘家走走,
才會晚回來。
結果那天真的好晚才回到家。
記得那是接近傍晚的一刻間,
我還來不及把手裡作廢的四色牌排成我想要的街道地圖,
就突然掉了魂的尖叫大哭,
因為我看到了被大人說是壞人的警察大人,
就站在門邊,好幾個。
那一晚,
我外婆常去的賭場被警察臨檢了,
那一晚,
才知道除了外公,原來外婆也有常去的賭場,
那一晚,
是我人生第一次進警局,
那時候,還沒上小學。
也是那一晚聽到外婆抱怨,
怎麼神明都沒有保佑,
是不是今天拜得不夠豐盛?
爾後這樣的戲碼沒有少,
越長大也越知道,
原生家庭對於祭祀跟拜拜不是想謝天也不是想謝地,
而是一種情緒勒索。
對,情緒勒索。
我的原生家庭就是這麼美好而且奇妙,
連對於神尊都是這麼的麻吉麻吉。
因為拜了祢所以必須提供保佑,
既使所求的事情弔詭又不平常,
但祢就是得保佑;
因為準備得很澎湃所以祢也該回饋,
即便出入的場合是自找不安跟不法,
但是到了賭場就該滿載而歸;
甚至不斷有人進出警局反覆惹事的時候,
還在抱怨,
抱怨都已經拜成這樣的還是家宅不寧。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我的解讀是,
「老天爺無情,但不是殘忍,而是一視同仁。」
如果多拜一點、牲禮多一點、香紙燒的多一些,
就能被收買,
那祂不是神,
單純只是貪官吧?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