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討厭一種大人,
就是不把小孩子當”人”看的大人。
小時候,
我曾經在鹹酥雞的攤位前面排了10分鐘,
好不容易輪到我的時候,
老闆只是看了我ㄧ眼,
便問我身後的大人要點些什麼,
而那位因為我被跳過而能直接點餐的大人,
竟也毫不客氣的回答老闆他要的餐點。
也許老闆可能是以為我身後的大人是跟我同行的家長,
所以他跳過了我,
但那毫不客氣的大人,
居然也直接漠視我跟他排隊時花費掉的、相同10的分鐘。
我記得在那個大人點了餐之後,
老闆依舊漠視我,
因為發現了我是單獨排隊的孩子,
他看了一眼我手裡捏著的紙鈔後,
還是把詢問繼續放在排在我身後的另一位大人,
一直到所有的”大人”都處理了,
他才問我要點什麼。
我還記得我當時的敢怒不敢言,
因為那時候的氛圍下,
所有的大人都認為我這個孩子被漠視的理所當然,
我的無助是一種被漠視下的殘酷,
我甚至連轉身說”我不買了”都不敢。
三年前,
帶孩子在醫院候診,
一整排的椅子只坐著一份被留下的報紙。
我們坐下之後,陸續有人入座,
所以報紙被移到了我家兒子旁邊的位子,
不久,
一對夫妻把剩下的位置坐滿,
只是那對夫妻中的太太,
把她打算坐下來的位置上的報紙,
放到我兒子坐著的椅子上,
是我兒子”正”坐在上頭的椅子,
她把報紙就直接塞在我兒子的背後。
這讓我想起了買鹹酥雞被漠視的那股不悅,
心裡的怒氣衝上了我的瞪視,
本來想質問:
「妳不知道這椅子上有坐人?還是以為我家孩子身邊沒大人?」
但看著對方也是帶著孩子候診的疲累,
於是疏了疏情緒,
先是讓自己深呼吸,
然後拿起了那份躺在孩子後背跟椅背間的舊報紙,
放到角落邊的垃圾桶。
那位太太應該是感受到我帶著情緒的動作,
很不自在的側著身、不讓視線走向我們坐著的這一邊。
其實,
我是挺慶幸自己忍下了覺得孩子被漠視的情緒感,
畢竟很多時候,
當自己的心裡全掛著自己的孩子時,
難免會顧不著別人家的孩子,
尤其在醫院。
但是大人們真的不該以為孩子還小,
就可以漠視孩子的存在感,
就可以省略孩子被尊重的必須,
就可以忽略孩子想被在乎的權益。
因為所有被對待的點滴,
會慢慢長成孩子的模樣。
孩子對大人禮不禮貌?
表現的是大人對孩子們的對待,
倘若有些孩子已經沒有禮貌慣了,
那不是孩子本來的模樣,
要不是孩子遇到的大人都沒有禮貌,
就是家裡的大人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做尊重,
於是便把行為模式拷貝,
慢慢的也長成了家教不良的模樣。
所以,我之後再也沒有去買過那一家鹹酥雞。